今天见到了现在为之工作上海这个创业公司的其中一位co-founder,聊了关于这个项目的很多。他们的几位创始人待人接物都颇有可取之处,甚至主动要求帮我介绍西海岸的工作,虽然明知如果我花很多精力找工作,对他们的项目可能就是一个distraction。

我认为他们会是非常优秀的管理人和项目合伙人。即便这个项目最后不成功,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无论是工作方法、人际关系处理还是团队合作。更何况他们刚刚拿到了南京市政府的投资,这也是个很大的诱惑。

所以,大概是时候认真考虑回国了,曾经天真的以为在美国就不需要接触很多自己不屑一顾的事情,却发现这里让人不屑一顾的事情也并不少,所以也只能慢慢的开始学会看淡和接受。我自问不可能是两个人躲起来一房一车两孩一狗种花种草过小日子的人,但在美国一个五音不全的中国人能做的最好或者最差的事情大概都不过如此。

前两天和另一位朋友聊她想出来的创业idea,她建议我先努力去做一个勤奋善良埋头苦码不言不语的hardcore developer,因为唯有这样,才能够很好的在美国生存下去。其实她说的很对,因为大部分美国人对于老中或者老印的期待就是这样。但是一直以来我不去努力的做Cracking Coding Interview 150题是有原因的,我并不愿意把自己的mindset变成一个纯粹的engineer——遇到一个问题往往从实现细节切入,而很难跳出这个思维框架去思考为什么要实现这个细节,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达成目的。我以为在Ruby on Rails上投资这么多时间会有意义,它确实有,Ruby和Rails从两年前的非主流语言和框架变成了当下大红大紫的热门。但我仍然时不时为签证所困扰乃至刁难,更多的时候,我很难融进纽约的startup社区,不管我花上多少时间看techcrunch的新闻,参加多少hackathon和meetup,而这个社区正巧是Rails的最大用户群,也是最不在意码工们的算法题做的好不好的社区。这是能力的关系吗?我不知道。

花了四年的时间,我面前的那堵墙好像一点都没有融化。大概,是时候换一个地方去拆一堵不那么硬的墙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